端午节在古代是个什么节日?都有些什么活动

  大家好,这里是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端午节故事,欢迎关注哦。

  你对于端午节有什么认识?你可能会脱口而出的几个词汇是:屈原,粽子,赛龙舟。

  是的,很多国人对端午节的认识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期著名爱国诗人屈原而设立,在这一天人们要赛龙舟,同时要包粽子,然后把这粽子扔到水里,供英灵享用。

  但是,又有人说,不对,端午节不是纪念屈原的,是纪念春秋时期楚国爱国政治家伍子胥的!没过多久,又有人说,你们都不对,是纪念春秋时期晋国政治家介子推的!

  2005年11月25日,一个有关端午节的大事震动了世界——韩国向世界教科文组织申请,端午节为韩国的人类口头和无形遗产!一个原本属于中国的节日咋就成了韩国的世界文化遗产?这在中国国内引发轩然大波!没过多久,中国的专家教授站出来澄清,人家韩国申请的是“江陵端午祭”,不是“端午节”,人家的端午节和咱们的不一样。

  到底端午节在古代是个什么节日?韩国的“江陵端午祭”又是啥?端午节只在中国有么?

  今天,笔者就带您一窥究竟!

  神龙腾空的信仰

  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和中秋节并称中国四大民俗节日,但是,与其他节日不同的是,端午节的名称最多——据统计,端午节的叫法多达二十多个,有:

  龙舟节、重午节、端阳节、端五节、重五节、当五汛、天中节、夏节、艾节、五月节、菖蒲节、天医节、草药节、浴兰节、女儿节、午日节、地腊节、正阳节、龙日节、粽子节、五黄节、诗人节、屈原日、躲午节、解粽节、端礼节、五月初五、五月当午等。

  与众多名称相关的,是端午节的不同起源说——端午节的来源说法也最广泛。

  端午节,到底是怎么来的?

  谈起端午节,先得从它最原始的名字说起——端午节。

  “端午”一词最早出现于西晋的《风土记》。根据《说文解字》的解释,“端,物初生之题也”,就是说,端为初的意思。中国古代使用天干地支纪年,子丑寅某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每一个地支配一个月,以正月建寅,二月建卯,三月建辰。。。然后又从古代流传下来,每一天也按照十二地支不断流转——端午节最开始是在“午月午日”,意即午月的第一个午日。当然,后来南北统一,定为了“五月五日”。

  上古先民以“龙”为图腾,他们不仅有“断发文身”以“像龙子”的习俗,在“午月午日”这天也会有祭祀龙的活动。所以,端午节最开始的底色就是祭祀龙。具体表现就是赛龙舟。

  包罗万象

  当然,除了龙的祭祀,端午节还有许许多多的底色!

  端午节又叫“五毒节”。中国古代对“五”这个数字情有独钟,有、“五色”(青红黄白黑)、“五味”(酸、甘、苦、辛、咸)、“五声”(宫商角羽徵)、“五方”(东南西北中)等等,这当然都是脱胎于“五行”(木火土金水),所有无论五味、五色都一一对应。当然,还有五毒(蜈蚣、毒蛇、蝎子、壁虎和蟾蜍)。

  端午节处在夏天正中——中国古人以寅卯辰三月为春,巳午未三月为夏,申酉戌三月为秋,亥子丑三月为冬——端午所处的午月,正是夏中,各种毒虫猛兽出没,所以古代先民认为午月是“毒月”,而端午是头一个“第五日”,又犯“五”,可能五毒俱全,所以要避毒。

  所以这一天要吃五毒饼,毒虫猛兽出没的月份,邪气自然泛滥。重五相见的日子自然五毒俱全,所以端午节又叫“躲午节”,古人认为这一天邪气泛滥,邪恶盈门,所以小孩子自然要辟邪——所以在这一天很多小孩子被送到外婆家“辟邪”。

  小孩子辟邪,那大人怎么办?古人认为菖蒲、艾草有辟邪作用,端午阳气旺,且艾、菖长势茂盛,所以大人们要取下艾草菖蒲放在门口,以达驱邪的作用,所以端午节又叫“菖蒲节”、“艾节”。当然,古代那些有权有势的家族还会选择在这一天到道观里打“平安醮”以祈祷平安——这在伟大的古典小说《红楼梦》里就有记载。

  仲夏时分,天气炎热,由于“邪气出没”,很容易皮肤得病。在邪气最盛的端午这一天沐浴自然是不错的选择。所以很多人在这一天采集草药沐浴洗澡,所以这一天又叫“浴兰节”。

  吃粽子的来源

  上文提到,一说起端午节,人们首先想到的是赛龙舟和吃粽子。赛龙舟上文已经说,是为了祭祀龙。那吃粽子呢?吃粽子就不得不提到那位伟大的古代爱国诗人——屈原。

  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人,著名的政治家。他对内主张改革,对外主张抗击强秦。但是,由于楚国怀王和顷襄王两代君主昏庸不堪,所以被流放到了荒蛮之地。当屈原听说楚国的国都被秦国攻破时,非常难受,可谓万念俱灰,于是在汨罗江(主要流经江西湖南境内)投江自尽。死后英灵不散。当地百姓为了祭祀他,决定将食物投到江里祭祀屈原。一天晚上,有一位老人在梦里梦到屈原,屈原说:“很感谢你们给我送的是食物,但是可惜的是都被水中的蛟龙吃了。你们可以用艾叶把饭包住,再五色丝线捆好,做成菱角样貌。蛟龙最怕这两样东西并会以为是菱角,就不敢抢着吃了。

  从那以后,粽子就诞生了,端午节吃粽子还与春节吃饺子,中秋节吃月饼一起成了习俗!

  兼收并蓄

  说到这里,很多朋友可能就不服气了。上文指出,有些人就认为粽子并不是为了纪念屈原,而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期楚国的伍子胥的。相传他帮助吴王夫差击败越王勾践,但之后夫差就听信谗言疏远伍子胥。伍子胥眼见夫差纵虎归山,心知吴国覆亡不远,于是选择在五月五日自杀,死后尸体沉入钱塘江,江水登时波涛盈天。周遭百姓知道伍子胥英灵感动上天,于是拜其为涛神,选择用粽子来祭奠涛神。

  当然,还有端午节祭奠介子推的,相传晋公子重耳出逃,身边重臣介子推一路侍奉。在重耳饿晕了的时候,竟从自己的腿上割下肉来喂养重耳。但是等重耳荣登大位却因为鄙夷追名逐利而自动退隐绵山。重耳为了逼他出仕,竟然环山三面放火,希望他从一面跑出来。但谁想到介子推竟然抱树焚火而死。为了缅怀他,所以人们选择在端午节这天纪念他。

  屈原、伍子胥、介子推。。。到底谁是端午正宗?其实,笔者认为,如果纠结这个问题,就彻底失之于中华传统文化了!中华传统文化是统而合之的兼收并蓄的文化——上和儒道释三家是为魂,中和百代制度是为骨,下和文艺技巧诗词歌赋是为肉!无论是屈原,伍子胥还是介子推,都是中华文明中的先贤,他们身上蕴含的精神是值得的百代纪念的。端午节祭祀这三个人,不正彰显着中华文化对于爱国不屈(屈原)、忠贞不二(伍子胥)、清介自守(介子推)的推崇么?

  韩国端午节起自中华

  韩国的江陵端午祭,很多中国专家也跟着起劲儿说是地道韩国味儿,还有专家考证仅是在江陵地区才有!笔者并不这样认为,且不说中国的朝鲜族就过端午节,咱们就说韩国文化源自何方?韩国人又源自何方?很多历史学家已经考证韩人(或是朝鲜人)是从商代末年商亡周兴周武王分封箕子于朝鲜开始的。朝鲜文化就是中华文文化的一个变种。

  先不说朝鲜族的端午节,就说韩国申遗的江陵端午祭,不仅日期上与中国的端午处在同一天,更主要的,它祭祀的神灵——包括大关岭山神、土地、洞(韩国村落的意思)城隍(江陵国师女,又叫郑家女,被神话的人物)、金庾信等十二位正神——基本可被归为山神、土地、城隍,文化符号是源自中国的;祭祀的礼仪——“儒教式祭仪”和“巫俗祭仪”,其中儒教不用说了,儒家的变种;后者基本可归为道教万物有灵的崇拜——也是来自中国的!

  所以,可以说韩国的江陵端午祭是中国端午节的变种。它与中国的端午节一样包含了众多内涵,兼收并蓄,体现出古代中华文化对万物有灵的尊崇。

  其实,无独有偶,不仅韩国过端午节,越南也过端午节,也是源自中国。

  端午节,包含了天干地支纪年(午月午日),二十八星宿(七个为一象,共四象即青龙白虎朱雀玄武),易经(乾卦第五爻“飞龙在天”)好几大内涵,同时包罗了纪念屈原(爱国不屈)、伍子胥(忠贞不二)、介子推(清介自守)多种精神,真可谓包罗万象,象象有源,事事有涵,真可谓中华文化兼收并蓄统而和之的最好明证!

  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全球化呼唤着和的精神!而端午节这样一个最能体现中华文化和而不同的节日,正昂首阔步,走向全世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雪窝网 » 端午节在古代是个什么节日?都有些什么活动

赞 (1) 打赏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